香港喜耀读书会——解忧之道

香港喜耀读书会:线上学习会

主题:解忧之道

主持:邓丽香导师

简介:自去年至今香港人面对过不少问题困难,当中可说百感交杂,从矛盾、挣扎、忧虑、彷徨、恐惧、失望、指责、自救、互助、团结、盼望……人人忧心忡忡,事情难解,郁气难舒!本期选读霍师文章:《法住于世:教应篇》中《人生之忧》一文,从中国文化的古典及霍师诠释的精髓中获取启发,好好准备,重新出发!

日期:2020年5月23日(六)晚上7:30-9:00(粤语为主)

对象:喜耀生命同学、同道(欢迎连接其他社会人士参与)

费用:全免

参加办法:(1) 香港 / 新马

Join Zoom Meeting:点击这里

Meeting ID: 949 882 2459
Password: O4o21976
(注意: 密码 Password O4o21976,是大O小o, 不是零)

人生之憂《法住於世:教應篇》

「人之生也,與憂俱生。」

莊子的這一句話,道盡了人在人生旅途上的惶惑:人,究竟奔向何方?每一
天的生活,每一天的工作,日日如是,有甚麼新意?有甚麼刺激?即使有,也不
過是宇宙長河中的一點小水花,偶然飛濺,迅即消逝,可有甚麼遺留?起點是無
有,終點也是無有。存在是以非存在為背景的,正如電影的映象,必有劇終。觀
眾回到大街,沒入茫然的人群。

一切如舊。那麼,人生何以還有憂?

是憂歡愉太短,人生只有剎那的光輝嗎?

若與宇宙長河比較,有誰不短?「小知不及大知,小年不及大年」,在「無限」
之前,一切長短的比較都失去意義。只要能夠好好地活著,回歸自己,知道自己
曾經「如此地」存在過,而不是別人「如此地」存在過,那已經不枉此生。因為,
你已經是獨特的,沒有人可代替。

這也就是郭象詮釋莊子的觀點:「獨化」;把個體的存在,也就是自我的存在,
提升到絕對的位置。沒有外在的個體,沒有別人;沒有比較,你便不會受傷。因
為,沒有人比你更強,也沒有比你更弱,於是,你可以「逍遙」。

但郭象沒有想到;這樣的解釋只是鴕鳥埋沙,把每一個的個體都封閉起來,
一體看待。這不但違反了人是一個主體的特性,同時也沒有真正尊重每一個人。
人是個體,但也是主體。個體之所以為個體就要在群體的背景中顯其特殊性,
並為人所接受。他之所以獨一無二,不在其形式的、平面的個體性,把人變成人
人,而在其特有的內涵;所以必須形諸於外,這纔獲得他真正的存在價值。若人
人無異,則此個體已喪失其存在根據,而淪為類物,變成一個編號。此義,近代
存在主義哲學已明言,本不須多說。但由此,我們可以看到今天所謂多元主義的
迷惘;如果每一支文化的內涵沒有被充分了解,並承認其價值的話,則平面的多
元最後只有依量化原則取捨。

另一方面,由於人是主體,所以這已註定他要向自我以外的世界遠航,向無
有之鄉遠航;如此,他就無法去除他的憂慮。他要去哪裡?他從何獲得保證他的
選擇是正確的?生命的存在既然有限,時光便不可以浪費。難道在打轉了二、三
十年後,纔發現自己錯認理想嗎?歲月不饒人,這時候清醒只有落得惆悵,因為
你老了。

問題是:人在年輕時誰不錯認?正如人人都有夢,但夢不如實。夢醒時怪誰?

難道怪命運、怪環境?還不是自己幼稚嗎?追悔無用,因為已付出的永不能追
回。

由此可見,人生之憂是在開始的第一步時已有。正因為我不能成為一個沒有
特色、亦即沒有自己的人,我便要把握此生,發揮自己特有的本質;至少,發揮
自己特長的長處。使生存的每一秒、每一剎那,我都能充實的活著:我就是我。
禪宗所謂「看腳下」,意即假定你已到此境界,無須前贍,亦無須後顧,每一刻
的表現都是你。

然而,此一境界畢竟如何可到?你之所以為你要有內涵支撐,否則落入形式、
落入語言記錄,有何可貴?汝之憂又何能解?這就必須認識自己、發掘自己、成
長自己、充實自己。孟子說:「充實之謂美。」一個人格的完成就是從認識自己
開始,知道自己的追求:人生在世,畢竟求甚麼?發掘得愈深,愈有動力,愈能
有貢獻。不祇你的性格、你的學識、你的經驗、你的才具、你的天賦,還有你的
使命、你的擔當。拾級而上,逐步開闢,到最後貫通為一個特殊的、更無第二的
你,這纔極至。

固然,在過程中,有些人會停下,只發揮了他的某一層次便已滿足,如拳擊
手、音樂家、畫家、作家、商人、議員、總統、牧師、發明家……等,亦不失為
一個受敬仰的人物,因為他已經表現了他的才具和意志,壯志得酬。但這種成功
分析起來仍有待於經驗條件(外緣)的配合,終不免使人擔憂有「時運不齊、命
途多舛」的恐懼,怎麼辦?此時向誰禱告?誰能伸以援手?只要稍一不慎,思想
錯誤,失敗者便會自怨自艾,累己累人。

人生的秘密,就是不能作無聲無息的存在,他總要探首天外,在無限的時空
中遠航。然而旅途艱苦,出發時豈能無憂?閉幕時豈能無憾?造物者既不能與汝
更多的機會,你只有善自掌握。佛陀臨入滅時囑咐眾生「精進」,唯有善會此語
的人纔能得回他的自由;亦只有知道精進的對向,不再錯認生命之所求,纔能解
憂。